文章首页 >> 求职指南 >> 求职指南 >> 年底求职竞争小,要不要放弃年终奖提前离职?
年底求职竞争小,要不要放弃年终奖提前离职?
来源:宜昌招聘网 浏览次数:40051
1 求职的时间红利期
 
“你说我该不该放弃年终奖,提前离职?”
前两天和好友聚餐,他问了个奇怪的问题。
我很疑惑:辛苦工作了一年,没几个月就能拿到奖金,为什么要放弃?
仔细一问才知道,他这两年一直想晋升中层管理岗,可惜在本公司找不到机会,几次尝试跳槽,又都在最后被淘汰。有关系不错的猎头告诉他,问题出在学历上。每次终面剩下的几个候选人,履历、经验和能力都差不多,他这个双非本科太吃亏。好友非常郁闷,后来他想到年底求职的竞争小,所以想放弃年终奖搏一搏。
我一琢磨,还真是这样。
按照惯例,各大公司的年终奖一般在春节前后发放,所以年底是招聘市场的淡季,求职者大多选择奖金到手后再跳槽。但是,淡季不代表完全没有招聘需求,只是因为求职者少,这部分需求被压到了春节后的“金三银四”才爆发。
这个现状创造了一个短暂的「求职时间红利期」——年底求职的人少,竞争压力自然就小。碰上急着招人的企业,求职者还可以利用这种“供小于求”的情况,竞聘更高职级别的岗位。这个红利期对学历、履历或经验上存在不足的求职者来说,确实是个好机会。不过,由于要放弃一大笔奖金,而且万一跳槽后不适应新工作被辞退,那损失可就大了,所以大多数打工人都会陷入和好友类似的纠结:到底该怎么选?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,我们要寻找的是「机遇」,而不是普通的工作机会。
 
举个例子:
假设现工作年终奖1万,新工作的职责不变,只是月薪涨1千,不考虑个税的话,换工作一年可以多赚1万2,算下来也超过了年终奖。
这个Offer算机遇么?
不算,这种普通工作机会随时可以尝试,没必要放弃年终奖去争取。 
真正的机遇,可以帮我们打破职场瓶颈、抵御职场风险、占据职场先机。


2 打破「潜力耗尽」的瓶颈
 
知乎上有个800多万浏览的热门话题:“那些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,后来怎么样了?”
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说清,但它提供了一个大家认可的观点:管理岗能有效缓解职场年龄危机。 理由呢?管理岗能帮我们突破「潜力耗尽」的瓶颈。
我们都知道,潜力就是未来的发展空间,可以转换为能力,是衡量打工人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之一。


抛开天才不谈,正常打工人是“潜力随年龄增加而降低”。
道理很简单,就像游戏里的升级制度一样——前期经验条短,随便干掉几个小怪就能升级;但后期等级高了,经验条变得很长,要打好久才能攒够。偏偏我们天生就渴望即时满足,见效的时间越长、前进的动力越小。
在游戏里还有各种小奖励时不时刺激一下,让我们不至于放弃;但职场上可没人管你,很多人工作四五年就停止进步,慢慢也就懈怠了。潜力转换成能力的比例越低,年龄危机越严重。


那么,管理岗为什么能突破潜力耗尽的瓶颈?因为管理是门新技能,进入管理层就像是重回职业生涯初期,一切都要从头开始,我们又重新拥有潜力了。管理岗能打破潜力耗尽的瓶颈,所以是值得放弃年终奖去追逐的「机遇」,如果遇到,我们一定不要放弃。


3 抵御「经验贬值」的风险
 
11月初,一条网民留言引发了舆论热议。
一位45岁的软件开发工程师,精通Java等很多技术,但是辞职半年后重回职场,却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无法获得。
很明显,还是职场年龄危机惹的祸,那些三十岁还没走到管理岗的人,后来都挺难的。不过这位45岁高龄码农的窘境,除了潜力耗尽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——经验贬值。
大家都清楚,经验的价值体现在「信息不对称」上。互联网普及以前,我们只能在职场上学习专业技能,隔行如隔山,所以经验很值钱。
举个例子,九十年代自费出国留学必须找中介,因为我们对国外学校的情况两眼一抹黑,想查都没地方查。但是现在随便在网上一搜,学校的信息、手续的办理方法到处都是。
以前找中介是没办法,不找出不去;现在找中介,要么是图省事、要么是遇到疑难杂症。
知识获取难度的降低,让很多职位的“护城河”被填平,经验大幅贬值。想要打破这种困境,我们必须掌握更加稀缺的技能。
所谓稀缺,一种理解是:会的人少。
比如游戏行业的技术美术岗位——TA(Technical Artist),它在国内非常稀缺,普遍月薪都在5~8万左右,最高能给到20薪,年薪百万者屡见不鲜。
另一种理解是:需要特殊环境才能学习。
比如做运维工程师,想要提高必须去大厂,因为服务量级相差太大,双十一阿里云核心系统每秒处理58万笔交易,我们在小厂待一辈子也没机会维护这样的系统啊。

还有一种理解是:成为行业前5%。
比如有“阿里扫地僧”美誉的蔡景现,他靠写代码成为阿里合伙人,身价20多亿,入选过胡润富豪榜。
我们可以观察那些无视年龄危机的一线业务大牛,他们全都掌握了稀缺技能。
如果一个工作岗位能提供稀缺技能的学习机会,哪怕薪资不高、不是管理岗,那也是价值远超年终奖的珍贵机遇,千万不能错过。
 
4 抢占「职场先机」
 
什么是职场先机?
2005年加入BAT,2010年加入小米,2012年加入字节;
2013年写公众号,2015年做头条号,2017年拍抖音;
……
对于这点,著名产品经理梁宁老师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:一对双胞胎2010年一起毕业,分别加入报社和腾讯。7年后,去腾讯的年薪百万,去报社的无奈下岗。
抢占职场先机,能帮我们躺赢。
也许你会说,站在现在看过去,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,但未来怎么样谁能说得清?
 
确实,想要完全预言未来很难做到,但判断大概的发展趋势还是有可能的。你想啊,那些投资机构的工作不就是这个么?他们热衷于寻找优质的萌芽期企业,给予早期投资,等行业爆发后赚取巨额回报。
 
所以,我们可以参考投资分析师的做法,对行业进行大概判断。
证券分析师白洋老师分享过两个研究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,我们可以参考一二:
第一,找到行业「领先指标」,也就是未来肯定会发生的事情。
举个例子,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~2035年)》,其中提到了一个5年愿景: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。
这是什么概念?
根据估算,2025年中国汽车销售总量是3200万左右,按照愿景里的20%来计算,新能源汽车会有640万左右的销售空间。
而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20万辆,也就是说,2025年之前,这个行业每年都有40%的增长空间,2年就能翻一倍。
这份《发展规划》就是行业领先指标。
第二,找到符合常识的「自然发展趋势」。
比如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,视频内容肯定优于图文,因为我们通过五感来认识世界,而视频能提供视觉+听觉的感受,图文内容只提供视觉感受。
未来互联网上的内容将以视频为主,这就是符合常识的自然发展趋势。
简单总结一下,如果我们遇到了拥有行业领先指标、或符合自然发展趋势的工作机会,一定要慎重对待,它们有可能帮助我们抢得行业先机,是值得我们放弃年终奖去追逐的机遇。


5 写在最后
 
该不该放弃年终奖提前离职?
这要看我们能否利用求职的时间红利期,找到让职业生涯更进一步的「机遇」。
但是这个选择存在风险,因为跳槽的成本很高,我们要重新经营人际关系、适应工作环境、建立与领导和同事间的信任关系,一个处理不好就是被迫离职。
所以在做决策时一定要认清机遇的价值:能帮我们打破潜力耗尽瓶颈、抵御经验贬值风险、抢占职场先机的职位,才值得我们冒险。


岁末将至,希望来年我们都能在职场上更进一步。

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0

支持
0

很棒
0

找骂
0

搞笑
0

软文
0

不解
0

吃惊
0

欠扁